乡村游系统肩负起让中国乡村更美好的时代使命乡村旅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并创新性的提出旅游产业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概念。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以推动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为前行动力,结合当下各乡村自身资源特色,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乡村智慧旅游系统设计。 如今,乡村旅游已成为很多人休闲度假的方式之一,农家小院宁静温馨、乡村道路通畅便捷、富民产业提质增效、田野深处生机勃勃。发展好乡村旅游,打造好农家小院,建设好乡村道路,为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以乡村旅游促乡村振兴要突出特色亮点。有的地方发展模式和服务功能单一,经营形式雷同,一哄而起,缺乏特色;基础设施依旧薄弱,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乡村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条件较差。提高乡村旅游发展的质量,发挥乡村旅游的综合功能,要统筹好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协调好乡村旅游与农民、农业、农村三大关系,打造自己的特色亮点,以便更好吸引游客。 以乡村旅游促乡村振兴要协调用地关系。要因地制宜引导利用荒山、荒坡、荒滩等发展乡村旅游,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坚决禁止耕地“非农化”,通过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避免耕地“非粮化”。 生态是出发点、是过程、是结果。谁能遵循生态原理,采用生态方法,实践生态过程,保护生态环境,做成生态旅游,构建生态产业,融入生态社会,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但能生存下来,而且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通过乡村习俗体验乡土文化、农牧民的生活习俗,包括家庭氛围、邻里关系、饮食起居、劳作习惯、消遣娱乐等,对城里人都具有相当的“神秘感”。尤其城市中的家长,很希望让从小养尊处优的孩子,到乡下农牧民家中去体验他们那种朴素简单而又健康有益的生活。 乡村的 “一年三节”、婚生嫁娶等节庆习俗,乡风乡纪、村规民约、家风家教、耕读意境等风土民情,以及自然康养和大地创意等体验,也都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如果村庄能打造出自己的乡土文化IP,或发掘非遗项目和原生态表演艺术形式,则更有可能启示游客体验乡愁滋味。 据介绍,为加快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新乡市文化广电和外事旅游局在近段时间做了多方面工作。比如,联合市乡村振兴局组建新乡市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联合调研组,到辉县市沙窑乡、南寨镇指导水磨村、清水坪村的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考察山楂小镇和清水坪康养水系景观打造项目,帮助当地挖掘自然人文资源、突出当地特色,制定乡村康养旅游专项规划,并对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现实困难和问题进行解疑释惑。 以数据为驱动,结合AI、大数据、底层创新互联网技术,怀揣将整个中国乡村数字化的目标,与诸多同行者共同赋能中国乡村的发展,投身乡村经济振兴的浪潮,乡村游系统共同肩负起让中国乡村更美好的时代使命。 |